2013-03-17 10:29:35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未知
现行养老金保障体系,是先对不同人群进行划分后再加以设计的,由于国家财政难以对所有人的养老保底,因此实行了养老金双轨制。这是刺激不公平感产生的根本原因。长远来看,应当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填平目前存在的较大保障落差,没有这一步,养老金保障中的不公平感就不可能真正消除。
填平养老金保障落差,还会对人们的择业导向产生积极影响。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门庭若市,而直接创造财富的企业组织乏人问津。这种过于偏颇又高度一致的价值取向,不利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保障“待遇”,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未富先老”的年龄结构看,不管养老金是否存在亏空,支付压力越来越大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蓄满养老金的池子,应主要依赖于市场化手段,比如,将养老金结余打造成长期战略资本,实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如果说国家财政足以防范亏空风险,那双轨制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由国家财政完全承担,岂不更能体现公平正义,从而消除人们的不公平感?
(原文刊于2月24日《京华时报》,有删改。原题:《养老金保障不公平感从何而来》。作者:徐立凡)
械斗风波当引国企反思
中铁隧道集团员工与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岩村村民发生械斗,直接原因是有施工工人被村民打伤,遂召集工友前往打砸报复。他们本是最初的受害者,一名工人被村民用火药枪击中,面临瘫痪危险。
这是一起孤立事件,但事情一走上舆论场,公众的注意力迅速被引导到中铁隧道集团这个标签上。舆论跳跃式地离开事件本身,像“千条江河归大海”一样汇成对大型国企的指责。不仅是中铁隧道集团,所有大型国企都应再次对它们所处的舆论环境高度警醒,反思这一切是怎么形成的,它们应为改善处境做些什么。
中国大型国企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支柱性角色,但往往不是市场上生死攸关竞争的完全参与者,它们同媒体也来往不多,领导层往往更像官员,给人高高在上之感。大型国企虽然都是纳税主力,但其内部管理对社会不透明,公众存有国企人员收入过高、用“垄断利润”为小集体大量谋利的种种怀疑。这些不满、疑虑最终汇成了对国企相当广泛的“羡慕嫉妒恨”。
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面临自我改革以及同社会沟通的艰巨任务,有责任在舆论场上实质性改善自己的形象。这次中铁隧道员工械斗事件预计会很快平息,但大型国企已被置于舆论的放大镜之下,这个社会如今到处都是它们的监督者。希望全新的舆论环境倒逼国企不断进步,就像当年摆脱经济上的庞大亏损一样,国企最终也能摆脱形象和声誉上的亏损。
(编辑:admin)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