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5 10:43:45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大连华图
热点概况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如“保持喉咙黏膜湿润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湖北产的大米上可能有病毒,不能吃”、“12日上海疫情大爆发,新增3000例”、“网传男子喷酒精消毒后开车抽烟引发燃烧”、“下雪天不要玩雪,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等在网络上也时不时地被捧上热搜。
此前,2020年1月1日,8位医生因为在各自微信群发布了“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7例SARS”或类似的谣言而被武汉警方予以训诫。但事实上他们却是疫情“吹哨人”。
主流观点
@正义网 谣言也是一种“病毒”!虽然它毒害的不是人的肌体,但其产生的精神危害甚至比新型冠状病毒本身造成的危害更大。当前,举国上下正在进行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但屡禁不止的谣言干扰了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人为制造了社会恐慌,给整个防疫大局挂了“倒挡”。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谣言的盛行总是与政府公共信息发布不足有密切的关联,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更止于治理者的公开。治理者基于治理的职责在信息获取、经验技能和治理资源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此也意味着具有更大的责任,不仅要治少数人的身病(肺炎),更要治更多人的心病(心理恐慌)。
@《人民日报》: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当下,人们尤需要科学的思维,用理智去思考,用勇敢去抗争。尤其要警惕的是,不要因无知或私利,卷入乌合之众的狂欢,沦为“谣言传染病”的宿主。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青岛分院院长:目前我们对互联网信息主要采取底线管理思维。网络造谣、传谣、散布虚假信息已经入刑,信息犯罪更是要承担应有法律责任。在满足以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之外,大量信息仍处于疯长状态,自由生长,自由流散。从信息的底线管理转向主动治理,要求对既有互联网信息积极整合、分析、发布等。这方面,可引入第三方技术支持力量,建立国家层面的官方辟谣平台,提高社会信息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面试模拟
【参考解析】
人类的每一次重大灾难总是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谣言。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人对这种未知的、传染性如此之高的疾病产生了恐慌。在恐慌至余,各种各样的谣言也随之而来。有人说,谣言也是一种“病毒”!虽然它毒害的不是人的肌体,但其产生的精神危害甚至比新型冠状病毒本身造成的危害更大。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在疫情下,谣言所带来的危害。疫情下四散的谣言,让人群的恐慌进一步加剧,让防疫工作变得难上加难,甚至有的谣言直接损害着人的生命健康,直接产生了悲剧。
疫情之下,谣言四起,反应出来有以下的问题。第一,有的造谣者本身恶意、有目的地造谣,混淆视听,或者吸引大家视线,甚至从中谋取利益。同时,也有传谣者不能冷静思考,缺乏判断力,在不清楚事实的情况下,盲目跟风,以致谣言越传越广。(2)在突发疫情面前,群众对于疫情的惶恐,导致每逢看到谣言就像抓住救命的稻草一样,在此情况之下,防范意识不够,而自己的识别能力又不足,以至于轻信谣言。(3)网络的监管部门对于谣言的识别存在一定的滞后,同时,对于谣言的甄别也存在一定的难度。(4)对于造谣者、传谣者打击力度不够大,对于典型的案例宣传不足。许多群众并不能认识到造谣、传谣是本身是一种违法行为,也不知道在特殊时期,造谣、传谣带来的危害更是牵动着大家的神经,造成恶劣的影响。
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疫情,控制谣言、及时辟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1)提高群众的意识。通过各大媒体平台、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对于谣言的警惕,不但要自己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也要提醒周围的亲朋好友。同时,可以通过企业、社区等渠道唤醒大家不信谣、不传谣的意识,一切信息以主流媒体的官方公布为主。
(2)网络监管部门在谣言多发频发的特殊时期,既要加派人手加紧监督,也要进一步提高谣言识别的技术和效率。舆情监控在特殊时期更是要特殊对待,既要增加监督的频率,也要增加监督的效率。通过大数据研究谣言传播的特点,及时有效地予以限制。但同时,对于不能确定的网络信息,应当予以及时的通告,予以核实,尽可能避免“错杀”的情况发生。
(3)官方的互联网辟谣平台对及时对谣言进行澄清,并做好宣传,主流媒体要及时对平台上的谣言进行及时的辟谣,澄清事实。比如,对于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要及时更新信息,不但要有官网,也应该更加接地气地去网民经常去的媒体平台进行及时辟谣。
(4)公安部门对于造谣者、传谣者严厉打击,抓典范、树典型,通过法律让群众看到造谣传谣的后果。通过具体的案例、具体的惩罚、严肃的事实来让群众看到信谣传谣的后果。
总之,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对于“谣言”的病毒决不能任其肆虐,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重拳出击,阻断其传播,打好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编辑:dlchenqian)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