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2 11:28:29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ln.huatu.com/wenda/ 文章来源:千龙网
大连华图_大连公务员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关注之倡导“科学”与“人文”结合。更多招聘信息敬请关注大连华图教育官网(http://dalian.huatu.com/)或者关注大连华图微信公众号(dlhuatu),大连华图咨询电话:0411-83614200。
来源标题:倡导“科学”与“人文”结合
多年前,周振鹤教授提出“历史在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说法,我深韪是言,得到很大启发。此后我经常引用,并一直在思考两者的关系及其对学科分类和学术研究的影响。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来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的基础是物质,是一个整体,人类按研究的需要才划分出不同类型的科学和各门学科。而人文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本身也是一个整体。人类出于训练、学习和研究的需要,才将知识和技能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学科。严格意义上的精神文化的基础在于精神,但物质文化就离不开物质基础。
物质是客观存在,既可定性,也可定量,所以科学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或结论,可以检验,也可以重复。但精神出于人的意识,没有客观的定性或定量标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不可能通过科学手段加以定性或定量,或者可以正确地存储、记录下来。所以人文现象不可能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或结论,无法重复,更难验证。
正因为如此,现代人文学科,都包括人文与科学两部分。作为研究主体的精神部分属于人文,但我们已经无法直接感知、记录和研究这些精神本身,只能借助前人记录的文本,以及这些文本中涉及的人和物,总之是通过物质而不是精神,这无疑属于科学。
以历史学和历史研究为例。以往存在过的人物,其生卒时间和地点、事迹和遗迹、作用和影响、因其产生或消亡的物质,有关这一切的直接间接的记录及其文本;以往存在过的事物,其存在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过程及遗存、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有关这一切的直接或间接的记录等等,都是物质,都属于科学,都可以用通行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存在唯一的正确答案。只要具备必要的条件,也可以得到验证。
即使对历史上一些最机密、最敏感的人和事,事实和结论也只有一个。其中有一些之所以成为千古之谜,甚至永远无法解答,都不是科学因素,而是人文因素所导致的。例如,一片土地应该归属于哪个国家,只要证据还存在,无论是当事国家的历史学家,还是其他国家的历史学家,如果采用科学的研究态度,得出的结论也应该是相同的。但对这个结论是全面公布还是片面公布,是保密还是销毁,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正确解释还是断章取义,就取决于国家利益、价值观念和利害关系,都属于人文,与科学无关。如果毫无证据或证据太少,由臆测或推理得出结论,或者仅仅通过电脑程序、IT技术、大数据得出结论,即便是出于杰出的历史学家或天才的科学家,由于目前还无法重复或得到验证,仍然不能被承认为科学。它们最多作为“猜想”,而猜想只有百分之百得到验证,并形成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才可能成为科学。而对这一切的评价,对它们涉及的精神部分,对历史价值观念和历史哲学,都属于人文,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找到唯一正确的结论或答案,人类群体与个体之间都可能会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
同样的,文学、哲学、美学、艺术等人文学科无不如此,都内涵有科学与人文两部分。它们所涉及的人物、事物、文本、实例等等,本质上都属物质,都属科学,都适用于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都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但对这一切的理解和评价,对它们涉及的精神内容、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等,就属于人文,不适用于科学的标准和方法。
即便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尽管它们的主体是科学,也不能缺少人文。譬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对象,都包括相关的人物、思想、制度、理论、观念、历史等,无不包括科学与人文两部分。就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如果涉及它们的历史、人物、事件等,也还离不开人文。
“人文”是一个整体,并无学科之分,无需也无法人为“打通”。科学是由具体的个体构成的,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科学越发达,个体划分越细,差异也越明显,答案或结论也越精确具体,由此产生的知识和信息随时都在爆炸性地增长。从这一角度说,在科学内部,相互之间是无法“打通”的。哪怕是最杰出的天才人物,也不可能真正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
倡导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在科学家、专家学者中提倡人文精神,并不是要打破科学与人文的界限,——实际上也不可能打破——而是希望将人文精神体现在科学家、专家学者本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上面,体现在其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和运用,体现在其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贡献上。譬如基因编辑的原理和技术是科学,有标准答案,没有国家、民族和群体间的差别。但如何评价、运用这方面的成果,主要依据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则属于人文,不同的国家、民族、群体甚至个体,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能作出不同的判断和决定。
像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不论何种专业,都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必须学习多门人文课程。在这些人文课程的教学中,从来不要求联系本专业的实际,也从不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具体的专业学习和研究。这些课程的目标显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增加人文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历史观念、科学态度、职业道德、审美观念、生活情趣,教学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们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他们今后通过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上。
(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编辑:dlchenqian)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